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2021讨论稿)
为规范我校教师差异教学常规行为,深化教学精细化,促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落实差异教学能力现状,特研制“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以下简称“检核标准”)。
“检核标准”学习借鉴了《北京市朝阳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特别感谢原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现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各位专家领导的大力指导和帮助。
“检核标准”遴选了现阶段我校教师落实新课程理念,实施差异教学需要的基本能力,用指标的形式使其明晰化,旨在引领我校教师结合“检核标准”反观自身教学能力,找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能力要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检核标准”由4个“维度”、14个“关键表现领域”、33项“能力要点”组成,并按照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描述了“能力要点”的达成水平,能力要求的达成水平按照合格、良好和优秀三个等级依次包含。
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
维度 |
关 键 表现领域 |
能力要点 |
合 格 |
良 好 |
优 秀 |
教 学 准 备 能 力 |
一、 资源 准备 能力 |
(一) 正确认知 课程标准 |
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教学指向体现国家意志。知晓学业质量水平标准,清晰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生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
能够准确解释学业质量水平标准,准确把握课程性质、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能够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拓展学科视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教、学、评有机衔接,形成学科育人合力。 |
(二) 合理把控 使用教材 |
能够通研教材,明晰学科体系全貌,能够理清教材的核心主干内容,并作出单元课时整体预设。 |
能够通透理解教材,合理重组、取舍、放缩,让教材符合学生实际;目标定位合理,围绕教学重点创设情境、设计主题活动,启发学生进行主题探究,展开有效教学。 |
能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立体式驾驭教材,通过二次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材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
||
(三) 师生家校 社会资源 |
能够关注师生课内外的生成,发现师生身边的事件、活动并融合于教学中。将学生合理分组、排座,结对结组形成合作体。 |
能够利用线下、线上、同质、异质教研平台和丰富资源,关注家庭、社会、生活、科技及学科发展,加以迁移内化。 |
能够正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引起的教育变革,创新教学方式、学习手段等,融合学科育人,提升综合育人能力。 |
||
二、 规划 计划 能力
|
(四) 学科教学 规划准备 |
能够合理规划学科课程内容的学段划分,明确课程整体的学业质量标准。 |
能够按照学生选科、毕业合格考、等级考和高考的节奏及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全程规划学科教学。 |
能够挖掘自身及身边优势资源,开发并有序开设校本课,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性的课程。 |
|
(五) 学段教学 计划准备 |
能够合理制定学年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细化到各周,明确各学段学业质量目标。 |
能够针对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水平特点,合理配套相应的辅助措施,以支持必要的学习需求。 |
能够依据课标学科素养发展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研制学段目标,以学、教、评一体化理念规划课程实施的有效教学。 |
||
(六) 单元教学 计划准备 |
能够准确把握单元功能,准确描述单元内知识的纵向与横向联系,并能合理分解课时计划。细研单元例题习题,掌握学习方法,突破重点难点。 |
能够站在知识系统性的高度,以主题、话题为核心,整合组成一个知识整体或意义整体的教学单元,合理确定单元目标。 |
能够基于单元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和过程性评价,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思想观念的建构、探究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等有效融合。 |
||
三、 学情 测查 能力 |
(七) 学生认知 前提准备 |
能够认识学情作为有效教学起点的价值,通过前置导学获取学生知识基础、兴趣习惯等信息,并对学生需求给予响应,帮助学生达到认知前提准备的要求。 |
能够通过前置导学和动态测查摸清学生学习基础、认知水平的差异及变化,照顾不同学生的能力、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 |
能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乃至不同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认知和情感上的困难,给与干预引导。 |
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
维 度 |
关 键 表现领域 |
能力要点 |
合 格 |
良 好 |
优 秀 |
教 学 设 计 能 力 |
一、 教学 目标 制定 能力 |
(一) 清晰确定 课时目标 |
能够确定符合学情的课时计划,制定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时目标,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 |
能够制定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时目标,依据学情差异设计体现层的次目标,指向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 |
能够制定符合课标要求的课时目标,依据学情差异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挑战性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动机。 |
(二) 准确表述 课时目标 |
能够正确区分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预案的教学目标,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及表现表述准确具体。 |
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能够匹配呼应,针对重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难点差异,表述具体,可察可测。 |
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能够匹配呼应,目标层次要求合理且挑战性适度,表述具体,可察可测。 |
||
二、 教学 过程 设计 能力 |
(三) 合理安排 教学流程 |
能够安排符合知识逻辑,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对学习活动时间安排有预设。 |
能够安排先学先做和照顾差异的教学流程,将学习内容或学习环节合理分解,对学习活动时间安排的预设合理。 |
能够安排开放互动和利用差异的教学流程,体现先学后教合作开放,能够有效把握课堂生成问题,灵活调整预设流程。 |
|
(四) 有效设计 教学活动 |
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并能设计检测教学活动完成情况的方案,确保基础整体过关,主干重点突出。 |
能够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连贯性的教学活动及相应的检测方案,分解突破难点,照顾差异,避免“一刀切”。 |
能够设计激发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学习活动,预设问题活动、展示交流和总结提升的生成空间,巩固拓展分层达标。 |
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
维 度 |
关 键 表现领域 |
能力要点 |
合 格 |
良 好 |
优 秀 |
教 学 实 施 能 力 |
一、 激发 动机 能力 |
(一) 营造良好 学习环境 |
能够以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状态进行教学,能够包容学生的错误,营造有“安全感”的学习场。 |
能够充关爱、尊重学生,设计富于烘托、诱发学生进入并保持学习状态的情境。以稳妥的方式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
能够对方法策略、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实行多元弹性管理,建立小组活动及评价机制。将课堂突发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 |
(二) 学习情感 动机激发 |
能够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确保不打击伤害学生的心理感受。运用教学技能呈现设计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能够正确认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养成自信和创新意识。 |
能够设计挑战性的、真实情境的驱动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动机,培养学生持续性探究的能力品质。 |
||
二、 信息 传递 能力 |
(三) 教学语言 精练生动 |
教学语言表达清楚,语速、音量适中,并能用体态语加强信息传递效果。 |
能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教学语言准确、简练,表现学科魅力。 |
教学语言生动形象,表达、表现富有感染力和个人魅力。 |
|
(四) 板书运用 熟练巧妙 |
板书字体端正、大小适中,有一定书写速度。 |
板书设计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逻辑层次清晰。 |
板书有整体性,能够使学生有美的感受, 并伴随课堂教学进程有生成性。 |
||
(五) 教学媒体 运用恰当 |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恰当运用教学媒体,不以媒体包办课堂、代替必要的操作等教学活动。 |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选择并恰当运用教学媒体,实验操作规范、熟练。 |
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改进并综合运用教学媒体。 |
||
三、 提问 追问 能力 |
(六) 恰当提问 有效追问 |
能够恰当组织课堂提问,先抛出问题启发思考或活动后再组织回答,不以维持课堂流程为目的,不按固定顺序轮流提问,避免自问式、是非式、集体回答等情况。 |
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状态情况选择恰当的对象进行提问,问题精当并有一定层次性,并能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灵活有效地追问。 |
能够根据课堂的生成及时调整提问内容和方式,抓住利用错误作为学习资源的最佳时机,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
四、 多向 互动 能力 |
(七) 教学组织 方式有效 |
能够落实先学后教,恰当组织对学、组学和群学展示交流等活动,及时发现、纠正错误,确保基础主干整体过关。 |
能够合理分解学习内容或学习环节,分解难点,先学先做,照顾差异,灵活组织合作、展示、评价、总结等活动。 |
能够照顾和利用差异,给学习小组和科研小组搭建活动平台,放开活动的时间空间,有效合作后回归课堂展示成果。 |
|
(八) 认真倾听 及时反应 |
能够倾听学生的想法,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 |
能够在倾听过程中随时与发言者交流自己的理解,促进师生互动,并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
能够把课堂表现的评价权交给全班学生并进行适当指导,有效促进生生的真正互动。 |
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
维 度 |
关 键 表现领域 |
能力要点 |
合 格 |
良 好 |
优 秀 |
教 学 实 施 能 力 |
五、 及时 强化 能力 |
(九) 强化重点 突破难点 |
能够运用提问追问、媒体感受等方式,强化重点;能够小步距、搭台阶,利用差异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变式训练等方式,强化核心主干;能够分解、分散难点,合作学习,异步突破。 |
能够抓住恰当时机,变换形式手段,强化建立核心主干;能够分解、分散难点,反复填枝叶,层层剥笋异步突破。 |
(十) 强化学生 积极表现 |
能够尊重差异,关注学生课内外各种积极表现,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 |
能够尊重差异,根据学生特点对其积极表现进行鼓励。 |
能够尊重差异,通过对学生个体积极表现的强化,感染全体学生。 |
||
(十一) 日清整理 形成习惯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到,讲述明白当天所学,不滞留问题,确保基础过关和习惯养成。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整理当天的学习收获,在收获本上针对疑问形成文字、习题的总结体会,规范书写,养成习惯。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整理当天的学习收获,在收获本上形成对问题、规律、方法等的文字认识体会或建构思维结构图示。 |
||
(十二) 周查周结 达标提升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做到,在收获本整理本周典型题目、主干知识规律;对本周所学的基础、主干内容通过限时检测的方式加以验证,做到分层达标。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在收获本整理对本周典型题目、主干知识规律的总结体会;对本周所学的基础、主干内容通过限时检测的方式加以验证,做到分层达标。 |
能够指导并检查学生在收获本上结构化本周所学,形成思维导图或文字认识体会;对本周所学的基础、主干内容通过限时检测的方式加以验证,做到分层达标。 |
||
六、 课堂 调控 能力 |
(十三) 合理调控 时间节奏 |
能够依据教学预案的预设,控制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 |
能够参照教学预案的预设,监控学生的状态,对课堂时间和教学节奏有效调整。 |
能够预设生成状况,灵活调整各环节的顺序和时间节奏分配。 |
|
(十四) 准确把握 内容走向 |
能够依据教学预案的预设,按照教学设计的思路,控制课堂教学的走向。 |
能够参照教学预案的预设,根据学生表现和需求反馈的信息,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调整。 |
能够预设生成状况,把握教学设计的思路,灵活处理课堂生成性问题,控制课堂教学的走向。 |
||
七、 学习 指导 能力 |
(十五) 关注个体 分层指导 |
能够在照顾好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边缘学生、有余力的学生予以关注,能适时穿插师生、生生互动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能够在各教学环节考虑不同学生的能力需求,提供必要的辅助材料和手段,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情感和智力支持。 |
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或心理需求,放开时空限制,灵活设计师生、生生互动活动,并能布置有一定层级的辅助任务。 |
|
(十六) 指导学法 培养思维 |
能够在掌握通式通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能力、习惯差异,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 |
能够结合学习内容的规律特点和学生的能力、习惯差异,指导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
能够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学生认知能力,适时引领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提高学科素养。 |
存瑞中学教师差异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
维 度 |
关 键 表现领域 |
能力要点 |
合 格 |
良 好 |
优 秀 |
教 学 评 价 能 力 |
一、 学生 学业 评价 能力 |
(一) 掌握学业 评价标准 |
能够熟知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质量描述,对不同水平学习结果规定的具体表现,并能对照表现要求选择符合相应层次学业质量水平的学习检测题。 |
能够准确解释课标对具体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水平要求的质量描述,对不同水平学习结果规定的具体表现的涵义,能够编制符合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阶段测试卷,及跟进强化卷。 |
能够独立编制符合相关教学内容学业质量水平要求和不同水平学习结果的学期综合测试卷,能够编制主观性、操作性、开放性较强的试题,测量不同学生的分析、综合、表达、发散、创新等能力。 |
(二) 科学选择 评价方法 |
能够根据学生的差异予以分层评价、区别评价;选择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过程评价,如当堂测和周测。 |
能够通过观察、追问、小测等多种方式进行学生的过程评价;能够选择和编制不同难度的题目进行过程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应用现代测评技术手段精准测评。 |
能够从知识、思维、情感等维度系统评价学生的状况;能够分类评价,教师、同学、家长多元评价和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实现自我评价、调节、激励。 |
||
(三) 有效利用 评价结果 |
能够及时通过自纠、互纠等方式纠错,并能针对共性错误和知识漏洞予以全面、专项矫正或补偿训练,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训练。 |
能够根据课堂学习和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减少教师的主观预设和无的放矢;能够根据学生需求为不同学生提供辅助或帮助。 |
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思维、情感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能够根据评价结果为不同学生提供适合的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
||
二、 教学 效果 评价 能力 |
(四) 掌握教学 评价标准 |
能够熟知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内容及其表现水平标准划分的具体描述,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解释。 |
能够理解课标关于学业质量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内容及其表现水平标准的划分,并能确定学段和单元教学质量评价标准。 |
能够掌握学生毕业合格考、等级考和高考相应的学科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
|
(五) 科学运用 评价方式 |
能够利用学生参评、教师互评、领导评价等形式促进教学反思,能够有理有据地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评价。 |
能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分析教师行为与学生表现之间的因果关系。 |
能够将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常态评价与活动评价、阶段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机结合,及时总结评价结果,保证评价结果与改进策略的一致性。 |
||
(六) 反思评价 改进教学 |
能够积累反思材料,并根据自己的反思和他人的评价改进教学。 |
能够将自己的评价意见与他人进行有效交流,并对他人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
能够对分析结果进行理论提升,并对教学提出系统的改进方案。 |
- 12-06
- 11-26
- 11-26
- 11-26
- 09-04
- 11-28
- 07-29
- 07-08
- 06-11
- 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