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势能教育展台】 做生命的牧者 ——有感于差异势能教学

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成果    走向升本2017    【差异势能教育展台】 做生命的牧者 ——有感于差异势能教学

 

教了二十几年的学,经验不可谓不丰富,可是成绩却每况愈下,学生越来越差,师生关系越来越紧张。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些段子,什么教书是一场单恋,学生虐我千百遍我待学生如初恋,教书是一场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教和学本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但在以分数论学生,以成绩论老师的教育环境下,却不断的上演着河东狮吼。学生的大好青春在纠结和自卑中度过,老师的大好年华在岁月中蹉跎。要不是接触生本教育和差异势能教育,还不知道我们的教育也能绽放如此艳丽的花朵。

起初对这种教改不太相信,总认为我们的学科这么难,老师不讲学生能学会吗?每次上课总是不敢放手,关键的地方总是自己讲才放心,认为自己讲明白了学生就会了。但是生本和差异势能课堂上学生们精彩的表现,彻底颠覆了我的想法。重新又打开郭思乐先生的教育激扬生命仔细的研读,寻找生本教育的真谛。

生本教育的学习观: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教师应从“拉动学生的纤夫”转变为“生命的牧者”。对普通的基础教育而言,教只是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教师的 核心能力是组织学生学习的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的放飞中获得自身的解放 。

做生命的牧者,心中豁然开朗。

生命是这世上最美的花朵,存在就有绽放的理由。记得魏老师说过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他数学不好,可能作文写得好,语文也不好。可能歌唱得好,画画得好,可能和同学关系处的好,愿意为同学服务,尊重老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找出一个人的二十条优点,我们的教育为何不能像牧者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之处让他们自由的吃草,而非要鸡不吃米强按头呢?

郭思乐教授说过,每个人之间都存在差异,而每个人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他们最后关注领域上,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接纳不同的人在不同领域和程度上的发展,那么,人人都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这个课堂才是真正的成功,然而,要有这样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必须要把课堂还给学生。魏书生老师在谈如何做老师时也说:“十年来,我为什么一再压缩自己讲课的时间呢?原因在于我认为,学生会读书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不能由老师替他们完成,只能靠他们自己实践,老师讲课,讲得再好,也是在讲教师怎样读书,怎样理解。具体到学生怎样读一篇文章,他们怎样分析一篇文章,他们便各有自己一套习惯。他们的注意习惯,不同性格的人会对不同作品有不同的注意程度,他们的观察习惯,从一篇文章里观察到的事物常常相差很悬殊。那么如何做一个牧者,让“羊儿”在广袤的"草原"上自由的成长呢?

首先要让每个羊儿都有”草”吃

在学案设计的时候,内容和习题分几个层次,每次设置学案的时候,除了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外都设置一两个最简单,只要看书或听讲就会的题目,降低难度,让最差的学生也能动手学会。让改变从动手开始,动手就有收获,就有成就感,就有学下去的动力。像魏老师讲的,再差的学生只要动手有事做就能促进勤奋的脑神经不断的生长,生长再生长。让每个人都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这样学习的习惯就慢慢的养成了,调皮捣蛋的坏习惯就逐渐被勤奋的习惯替代了。遇到困难的时候先求助优生,对于优生更能发挥他们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给差生当老师,给他们展示的机会,只要他们能讲明白的就让他们讲,组内讲,班内讲。这样就形成了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风气,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融洽了。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原来不爱学习的几个捣蛋生爱学习了,而且地理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像10班的朱明,徐宗泽总成绩在班里倒数,但地理成绩每次都很好。而且班级的学习气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睡觉的都精神了,蔫头耷脑的,都变得活跃了,积极发言了。同学之间友善了,见老师也爱说话了。这真是意外的收获。 

其次,让他们爱吃“草”,爱上这片肥美的“草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同点燃一把熊熊的火焰。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先生,在谈到“教育 ‘大道’究竟应该怎么走?的时候说道“我们的教育大道应该以良知、理性、仁爱为经,科技、创新为纬,造就新一代未来的人才”“要培养年青人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仅仅盯着对学生技能的传授和成绩的提高上”。他特别强调“一个懂得向学生灌输课程的大学充其量算得上三流,而那些能够点燃青年学生内心火焰的大学才真正称得上一流。” @卡尔·雅斯贝尔斯也说过:“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可见激起学生的兴趣是何其重要!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我们需要做的是:用我们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自信。也就是郭教授说的教育激扬生命。在我的地理课堂中,我坚持以学生身边最为贴切和熟知的事物、事情为背景,结合当堂课的内容,以简单、开放的问题形式创设情境来激起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基于熟知的知识探究学习新的内容,经过课堂帮助讨论来完成新的认知这一做法,让学生爱学地理,爱上地理。

学生有学习兴趣后,如何让兴趣继续保持高热度,而不能只是三分钟热度,又打回原型是我们一直在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的做法是—激励。关于激励,方法有很多,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激励才能更有效更持久?我们也尝试了很多,从最开始的物质奖励,答的好给支笔或本,到发奖状,甚至到奖金。但到最后激励的还是会的,学习好的学生,那些不爱学习,答不对问题的得不到激励。反而受打击又失去了兴趣。所以又把激励转到过程中来。只要参与学习付出过努力就激励,而非仅仅在表现优秀后的结果。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数学老师在每一次作业的后面都会写一个A或B,或A加A减,B加B减。每次我都非常认真的完成,盼望着打开作业本的一刹那看到的是A加。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符号,一直激励我认真的学习,完成作业。所以有些时候我们对学生的激励不一定是物质的,而且物质的也不会持久,还容易给学生养成功利的坏习惯。记得十一班的翟美嘉同学很努力学习,但地理成绩就是不好,答题答不到点上,方法也给她说过,但效果不佳,我就不再找她谈话,而是每次考试或判作业的时候,只要发现一个亮点就给她一句鼓励的评语。最近发现成绩提高了,而且思路有点上道了。刚刚看完一个大数据的调查,学生最喜欢什么?他们的回答有点出乎我们的意料,不是考高分,不是物质奖励,而是被认可,被老师和同学认可。一但被认可就找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就有了自信,就有了自主学习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细心的发现和指出学生每次的不同(亮点),发自内心的表扬,这种激励很容易操作,只要细心,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但学生却会收获精神上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你单纯的物质奖励学生的参与结果要高贵,要扣人心弦,要催人奋进。

美国教学指导专家,玛丽.凯.里琪(MarryCayRicci)在《可见的学习与思维教学》中,关于如何表扬孩子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应该总是表扬孩子付出的努力,而不是表扬孩子的成就”。

显然,表扬孩子付出努力时,孩子会在成就感的驱使下接着在下一次参与课堂活动的付出中收获更多的表扬,而对于一个班的学生而言,能够思考和高质量回答问题的人数和次数毕竟很少,获得成就感的或许只有那么几个人,每个人甚至只获得一次,所以表扬孩子的成就时,无异于扼杀了中下层生和争取不到机会的部分上层生,久而久之,学生对课堂也就失去了兴趣自信心。许多老师就是这样走进了困境而不自知。

再次,让他们知道除了眼前的“草地”,还有远方的田野。

开阔眼界,不做井底之蛙,也是我们地理人的职责。成长中的人,如何身在教室,胸怀祖国,放眼全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感恩的情怀,就要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我为了不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每天让他们利用吃饭到上自习这段时间看新闻,关注事实动态,找出和地理相关的知识。利用班会或自习课看航拍中国,绿色中国,舌尖上的中国,一带一路等相关纪录片,开阔他们的视野,一方面拓宽答题思路,另外一方面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如果有可能将来应该开设地理实践课,让他们亲近自然,在自然中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品质。

做生命的牧者,我们只需把学生引领到各自的“牧场”,让他们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健康快乐的成长。而我们做为管理者只需享受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快乐。像老子说的无为而为,也是我们地理的不治而治。重新找回我们职业的幸福感,何乐而不为!

 

存瑞中学     董春华   

 

2022年5月23日 08:5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