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坛】我们的“两案”与有效的差异教学

首页    教学教研    教学教研成果    走向生本2021    【教学论坛】我们的“两案”与有效的差异教学

 

潘 伟

 

差异教学基于班级授课且大班额的现状,不是消极的适应学生差异,而是积极谋求创造种种条件,让每个学生在原有潜能的基础上都得到充分发展,培养既全面发展又具有个性的人才。差异教学要求教师在动态测查诊断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各种需要做出响应性反映,为学生创设生存、支持和发展的环境,设计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能够持续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持续评价自己的设计与行为对学生影响的方向和效度,确保自己的教学干预有效达成学生的“有为”。差异教学不是人为设定学生间的差异,降低学生的学习标准,而是坚持激励自信的原则,引导学生建立优势学科或学科模块的学习信心,形成学习方法策略,进而将其迁移到弱势学科或学科模块的学习中来,目标是“保底不封顶”,激活自信促进发展。差异教学不是把学生差异看作必须加以克服的消极因素和教学负担,而是将其视为教学资源融入教学组成中,坚持差异共进的原则,学生在相对开放的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学习小组中,利用差异先学后教,克服传统班级授课制的“一刀切”,实现小组与班级教学的统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我们以“爱和奉献”的存瑞精神为核心价值,在教学准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以生为本,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教学,创建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实际获得,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发展的教学生态。我们的差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

一、教学设计的差异化

对教学内容做合理的组织和调整,在合学情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设定相应层次的目标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设计上,要面向全体兼顾个体,创建乐学、好学的自由秩序环境,关注学生发散、创新思维而不仅仅是规范,使学生走出自我抗拒和自我斗争的矛盾状态。学习任务的问题情境创设,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计相匹配的问题,激发鼓励各层次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将前置学习和检测评价纳入教学设计环节,针对班级学生的差异性,分层设计达标,并为学生提供选择性的巩固练习。

二、教学实施的差异化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和速度进程情况,选择自己参与全班学习、小组学习还是独立学习,或是课前、课中、课后个别辅导学习。教师要根据授课班级的学情,把学优生集中到2-4个组,形成本学科的科研小组;中等生和学困生组建学习小组,每个组由中等生和学困生2-3人双向选择形成互助,实现学习小组学科化,科研小组的动态化。教学和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先学之后,对学、组学和群学开放合作,确保内容和目标同进度、异要求的一致分层,达标和拓展的协同把控,保护学生的积极心态,实现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学评价的差异化

引导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个人学业目标和提升策略,创造自主学习的时空,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状况自主选择学习材料、学习方法、活动参与及确定达成目标的程度和时限,彻底改变“一刀切、齐步走”的评价模式。教学评价要求学生跟自己比,保护信心,稳步前进,持续成功,生成自信,调动学生小步距、持续性改进自身的学习状态,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对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参与以及巩固提升等各环节的学习表现情况侧重过程,给予积极恰当的显性或隐性评价。学业成绩的考察及评价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变化情况,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评价上侧重对差异教学策略的落实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活动,从而共同促成教师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当前,学科中心、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要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差异教育教学思想加强学习,在模仿中开始,在实践中内化,在反思中提升(认识、智慧、素养),在行动中凝练(策略、主张、模式)。我们从下表中4个“维度”、14个“关键表现领域”、33项“能力要点”,反观自身教学能力,找准需要改进和完善的能力要点,以深度备课的落实,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的提质增效。

维度

关键表现领域

能力要点

教学准备

能力

资源准备能力

正确认知课程标准合理把控使用教材

师生家校社会资源

规划计划能力

学科教学规划准备段教学计划准备

单元教学计划准备

学情测查能力

学生认知前提准备

教学设计

能力

目标制定能力

清晰确定课时目标准确表述课时目标

过程设计能力

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有效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实施

能力

激发动机能力

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学习情感动机激发

信息传递能力

教学语言精练生动板书运用熟练巧妙

教学媒体运用恰当

提问追问能力

恰当提问有效追问

多向互动能力

教学组织方式有效认真倾听及时反应

及时强化能力

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强化学生积极表现

日清整理形成习惯周查周结达标提升

课堂调控能力

合理调控时间节奏准确把握内容走向

学习指导能力

关注个体分层指导指导学法培养思维

教学评价

能力

学生学业评价能力

掌握学业评价标准、科学选择评价方

有效利用评价结果

教学效果评价能力

掌握教学评价标准科学运用评价方式

反思评价改进教学

我们的差异教学以“两案”为实施保障,即导学案和教学预案,二者不能互相替代

导学案在单元教学规划下按课时编制,具有:“简单根本,前置导学;基础过关,认知学情;学习活动,自主开放;有效测查,分层定位”的基本功用。导学案前置导学,明确先学“学什么,怎么学”,可以助推学生能学自学、会学多学,可以为教师提供学情反馈,为课堂实现问题导学、靶向教学、精准“解困脱贫”提供依据,是教师设计和推进教学的基本依据。

 

例1:李冬雪老师的导学案(略)

 

专题: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前置)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55分

达标要求:A层:45分   B层:33分

前置目标:巩固本专题内容,检查所学,直击中考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 (2021.河北)这场革命是这今为止最伟大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应纳入的主题是( )

A.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走向和平与发展的世界

17.美国内战爆发后,林肯曾说:“我在这场战斗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制。”这表明林肯( )

A.坚决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 B把解放黑奴作为维护统一的措施

C.寻找与南方妥协的借口 D.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1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

(1)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国宣告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成立”的依据。(4分)

(2)       据材料,举出华盛顿总统极富开创性的例证。(2分)

(3)据以上材料,归纳华盛顿促进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确立的方式。(3分)

19.探究问题(12分)

材料一、材料二(

(1)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中期日本遭遇的生存危机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解决这一“生存危机”采取的重大举措。(2分) 

并根据上述材料,探究其取得成功的原因。(8分) 

考后反思:

存瑞中学学生考后分析自我诊断表

出错

题号

考点内容

错误类型

错误原因

解决

方式

 

 

 

 

 

 

 

 

 

 

错误类型和解决方式填序号

1、常见错误类型:

Ⅰ 低级错误(不该丢分的低难度问题,如:记忆性错误、粗心大意、表达不规范)

合计失分:______

Ⅱ 有能力做对但出现错误(可以争取的中难度问题,如:审题不清、理解有误)

合计失分:______

Ⅲ 不能做对的难题(多得分的难题)

 合计失分:______

2、解决方式:

 ①自己解决,注意习惯培养 ②小组讨论,注意强化训练 ③课堂集中讲评,注意归纳整理

分析诊断 整理训练 温故知新

教师批阅并收集问题后,学生自主进行分析诊断(见附1)。

 

例2:麻君宇老师的导学案(略)

微信图片_20210921185424

3.1.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综合运用

学习目标:

1.熟记椭圆的弦长公式并能准确写出。(弦长问题)

2. 所有同学精准计算联立椭圆方程和直线方程后的值;A层同学能够熟练 找出直线斜率和点坐标的关系。(椭圆与直线斜率问题)

3. 所有同学通过习题训练培养用“点差法”计算中点问题的意识。B、C层同学至少会设交点坐标并带入椭圆方程作差;A层同学能够熟练运用“点差法”找出直线斜率和弦中点坐标的关系(强化设而不求思想)。(中点问题)

题型(弦长公式问题)

1.椭圆eqId15bfbddeee0143e08c809ecf76ffb129经过点eqId070d010ee93f471b99be41d06f6cdf0d,离心率为eqId49b7b111d23b44a9990c2312dc3b7ed9,左、右焦点分别为eqId36ad2d10e81148ed8953b03f7d14cc60

(1)求椭圆的方程

(2)斜率为eqIdfcc58431683b452ca65d1d9977a280bd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AB两点,当eqId563924444d4b4921beb8895338d39191时,求直线eqId417e80f1349244878d01fe90e0891f5f的方程

题型二(椭圆方程和直线斜率问题)

2.已知椭圆eqIdfd8674e21002436f9476310a52d934ec过点eqIdc3514b1568dd4007bc934ec628149532,离心率为eqIde0b8cd3018f64415bea8dce0a25d0538,直线eqId6c2e04eb374e4d9d8bdd031bfa0e8648与椭圆eqId19a4eb16029e4550a14f2afe4741a3c3交于点eqId8656a9d22c214c53931d4f74a441fdd6eqIdd445ad4c801e4a33af0e46084f324251,记直线eqId3572c570bd194e7898d5a84180886393eqId9c747eb006254578892782d6681174bb的斜率分别为eqIdd4bf9298f0db4fb5afb67e0d739f3074eqId6c0092504cfe40d9aabfd290b17dc3b6.

(1)求椭圆eqId19a4eb16029e4550a14f2afe4741a3c3的方程;(2)求eqId26da0e5b675a476fad86ac991f091b3d的值.

题型三(中点问题)

3.已知椭圆eqIdd448b721bc2f41f8bed63e9521739ce3eqId207ddd75d0ee42629ce30bec7dcdaba1)的焦点为eqId561213af901e492fb5b72c9d6e2cb9b7eqIda0815893bebd4a9eb9ef5b0bc94a2bcf且经过点eqId583a2655d0134068bbdc8ea5866e77f8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eqId417e80f1349244878d01fe90e0891f5f与椭圆交于eqId052844cae8574a8ab842c38a039baac0eqId8754ce8cf7f34f04abb9a0c041f57f5c两点,且线段eqId99a3187c2b8f4bcc9703c74c3b72f1f3的中点为eqIdffeb844243264e44997ccbdc25670c93,求直线eqId417e80f1349244878d01fe90e0891f5f的方程

学生前置自学后,教师批阅收集问题(见附2)

 

3安明菲老师的导学案(略)

图片1

三一轮复习:谓语动词与非谓语动词语法复习课

第一课时 前置性学案

学习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简单的讲解来区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并且能用恰当的形式填空

I.       谓语动词导学讲解部分。

位置:主语后面

1.       The Present Simple Tense(一般现在时) Eg:We have(谓语动词) eight classes everyday.

8. The Past Perfect Tense(过去完成时)

Eg:We had learned (谓语动词)900 English words by the end of last term.

被动语态:

1. 一般现在时被动语态:He is always punished(谓语动词) by his teacher.

2.       一般过去时被动语态:The bridge was built(谓语动词) last year.

3.       一般将来时被动语态:The bridge will be built (谓语动词)next year.

4.       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The wildlife should be protected (谓语动词)by people.

练习:填写下面的谓语动词(10分)

1.       (2021·全国甲卷·语法填空·T1)The Xi'an City Wall is the most complete city wall that has survived China's long history. It ____________ (build) originally to

10. (2020年全国Ⅱ卷·62) This is why decorating with plants, fruits and flowers _________ (carry) special significance.

 

1559993213865

II.非谓语动词导学讲解部分

英语句子一般长这样:He washes his clothes.

 

他要边洗衣服边听歌怎么办呐?

于是,英国人民又加入了“连词”。

 

He washes clothes and listens to music.

可是,英国人们又想作一下。

他洗衣服,听歌,聊天,可是就是不想加连词怎么办呢?

英语国家的人们又再次陷入了沉思,这个问题就好比

1559996644111

1559995387943 

 

 

 

 

 

 

 

在有动词,没连词的情况下,如果句子里再出现第二个动词,那就这么办

1559996986938

非谓语动词的定义:

 

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里,有且只有一个谓语动词,

剩下的动词即非谓语动词。

【一句一谓】

一个英语句子 = 一座后宫  

一个谓语动词 = 一个皇后 

剩下的动词是非谓语动词 = 别的女人是妃

非谓语动词的一般式

 

一般式

意义

动词不定式

to do

表目的或者将来

动词+ing形式

doing

表主动或进行

动词过去分词

done

表被动或完成

练习二:找出下面的非谓语动词并且划出横线(10分)

1.(2020.江苏)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combined with good marketing, will promote

10.(全国卷II)He had wonderful childhood, traveling with his mother to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跟踪训练,体验高考:用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2021全国卷甲)After ________(spend) some time looking at all the defensive

10.(河北模拟) We are eagerly looking forward to _______ (receive) your reply and your decision.

学生前置自学后,教师批阅收集问题(见附3

 

4:王彩霞老师的导学案(略)

 

 

26.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

一、学习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学会从函数图象中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二、知识链接:(略)

三、学习过程:

活动画出反比例函数y=img39和y=图象

 解:列表(请把表中空白处填好,自变量取值时应注意什么?(表格略)

描点:以表中各对应值为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点.

连线:用平滑的曲线把所描的点依次连接起来.(坐标图略)

观察与思考:

1.函数图象的位置是什么?(位于哪几个象限)

2.函数图象的特征是什么?(对称性、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

3.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什么?

4.由1、2、3的问题,对于反比例函数(k>0),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么?

活动二:画出反比例函数y=—img40和y=— 图象(在上面网格中)

观察与思考:

1.图象的位置是什么?(位于哪几个象限)

2.图象的特征是什么?(对称性、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

3.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什么?

4.由1、2、3的问题,对于反比例函数(k<0),你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么?

拓展:

分别观察反比例函数y=img41和y=—img42;y=— 和y=图象,位置关系如何呢?

归纳总结:(略)

四、例题讲解:

例1:例2:例3:例4: (略)

、课堂总结

谈一谈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前置自学后,教师批阅收集问题(见附4

教学预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预设的活动方案,是教师结构课堂和达成目标的操作的具体表现。教学预案不是教材知识或导学案内容的再现,前置反馈的学情与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对应匹配;教学重点的达标及测控措施;教学难点的差异性分解及活动设计;问题集中点、易错点的异步跟进强化;具体清晰的学习指令和指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加生动…。教学预案要给学生示错的空间,要搭建交流和讨论的平台,要利用差异创造价值。设计教学预案就是教师个体的二次备课,是决定课堂效率和效益的关键。

需要强调的是,教学预案的第一部分是概述前置反馈的学情,但学一定是针对本课时的,且不能仅仅是知识内容的,而是必须要针对到学生个体的典型或共性问题,以便于课堂能有效地盯人、盯事落实达标。无论是个体独学,还是小组学,以及班级群学展示,一定要有明确具体的要求(PPT),一定要预设好展示、纠错、点评等环节的具体人和具体要求(PPT),要避免课堂上没有目的的指定学生或是泛泛地布置任务

 

1:李冬雪老师的教学预案(见附5

附:课堂跟踪检测(略)

 

2e37b3c11826371fac0850f0934e810

专题: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课堂案)

课堂目标:

1.独学 + 小组合作学习,解决前置学案中的错题、难点

2. 通过本节课课堂训练,能够巩固知识、规范答题、掌握做题方法

跟踪训练1(基础+提升)

每题2分,共16分  达标要求:A层:12分 B层:10分

1.(2021,石家庄40中)“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社会民主政治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这里“全新的政体”是指中( )

A.君主制 B.封建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总统共和制

 

8.(2021,石家庄40中结课考试)下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部分目录,由此推断该单元的学习主题是( )

2 俄国的改革    ……………6

3 美国内战   ………………10

4 日本明治维新     ……14

    A.走向近代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战后初期的世界

跟踪训练2

达标要求:A层:9分 B层:7分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12分)

材料 、材料二 (略)

(1)指出南北战争使美国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南北战争对美国农业发展的影响。(8分)

跟踪训练3

达标要求:A层:12分 B层:9分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材料 、材料二 、材料三 (略)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重大事件爆发的原因及相关的重要文献。(12分)

(2)以上材料和问题,表明17、18世纪的时代主题是什么?(3分)

 

李冬雪老师的说课与反思(部分)

1.分析教材

本专题为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整合在一起的大单元专题,在整个九年级的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是中考中的常考点。

2.学情分析

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能够进行整理归纳,构建基础知识的框架。但是对于中考题的出题方向、出题类型不清楚,所以本次专题前置案的习题偏向于历年的中考题或是中考模拟题,通过批阅试卷以及学生填写的考后分析自我诊断表,发现存在的问题较多。(1)基础知识不牢固丢分,如选择题第3 题、18题第①小题;(2)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不看分值答题导致丢分,如选择题第6、10题、材料19题第②小问;(3)“据材料回答、指出”类似问题依旧丢分,如18题第②问、19题第①问;(4)部分同学探究类型题不会做;(5)语言不简练,大片的抄材料;(6)部分学生答题依旧缺少规范性、书写不工整。所以本节课设计了三个大的环节,环节:说出学生前置案中大家存在的共性问题;环节二:下发前置案的解析,独学、对学、群学,解决前置案中的错题、难点;环节三:进行限时跟踪训练1、2、3,进行针对训练,规范答题。

3.备课环节

(1)一次备课

本课确定为专题习题课,查找各种资料多方面、多角度选题制定前置案,确定选择题数量、材料分析题数量,核实分数,并进达标分数计算,制定“学生考后自我分析表”。

(2)二次备课

修改前置案、制作课堂案和PPT。修改前置案中的相关内容,打印成卷,组织学生检测,以小组为单位上交,教师批阅;课堂案针对前置案中存在的问题,以三个限时跟踪训练为主;PPT以展示学情分析、做题要求、总结归纳知识点为重点。

通过批阅前置案,整理学情,进行课堂环节的梳理,书写课堂预案;课堂案、PPT。

4.授课环节

(1)学生候课并齐读学习目标,知道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2)根据学生实际得分情况,将原来的达标分数(A:45分 B:33分)进行改动,A1: 45分 A2:40分 B1:35分 B2:30分,学生根据新要求看自己是否达标。

(3)多媒体展示前置案中出现的问题,并集中强调出现错误多的题。

(4)独学、对学、群学。

①下发前置案解析,学生用红色笔进行改正自己的错题,自悟2——3分钟。

②自悟存在问题的题,师友、组内互讲。

③仍有疑问题,指出并展讲

⑥抽查检验小组讨论成果。

(5)针对前置案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限时跟踪训练1(能力+提升选择题)、限时跟踪训练2(探究类型材料题)、限时跟踪训练3(材料题),多媒体展示做题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6)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完跟踪训练1的自主申请跟踪训练2及跟踪训练3,既体现差异,又让所有学生有事可做。

(7)通过观察学生完成的实际情况,多媒体限时跟踪训练1答案,让学生提出问题,

让学生回答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8)限时跟踪训练2由学生到讲台利用展台进行展讲,教师进行评价和总结,学生用红色笔改正。

(9)教师总结探究类型题的做法。本节课的两道探究类型题,教师总结探究类型题的做法。

本节课,我自认为存在的问题较多。首先,要强化训练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其次,课堂实施环节要注意时间的把控,特别是小组讨论环节,要灵活;最后,授课模式没什么改变,没有创新,也是我自身焦虑所在。如何上好一节新授课,如何上好一节习题课,如何能够实现高效课堂等等。焦虑是没有用的,我认为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认真的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写好每一节课的课后反思,我想,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2:麻君宇老师的教学预案见附6

附:课堂限时训练

限时训练1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椭圆CeqIdd448b721bc2f41f8bed63e9521739ce3a>b>0)的离心率为eqId49b7b111d23b44a9990c2312dc3b7ed9AB为椭圆的一条弦,直线y=kxk>0)经过AB的中点M,与椭圆C交于PQ两点,设直线AB的斜率为eqIdd4bf9298f0db4fb5afb67e0d739f3074,点P的坐标为(1,eqId6b2724baa0064c51b2ba39f5b281a1eb

(1)求椭圆C的方程;  (2)求证:eqId3f30a860b3354b1b9f9872fe149bb08a为定值.

限时训练2

2.设椭圆EeqId163713f8c9b241d2b2768ab575a31d11eqId6243cf782cd448a2949d1ceca1ddde7d=1(a>b>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过点F1的直线交椭圆EAB两点.若椭圆E的离心率为eqId5f816d038c584dc7a249120298677ef3,三角形ABF2的周长为4eqId807b61b62f09462994e31cf497210538.

(1)求椭圆E的方程;

(2)设不经过椭圆的中心而平行于弦AB的直线交椭圆E于点CD,设弦ABCD的中点分别为MN,证明:OMN三点共线.

麻君宇老师的说课与反思(部分):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选择性必修第三章圆锥曲线,圆锥曲线在高考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高考考察的重难点,前面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的概念和性质等内容,为本节课提供了知识和方法储备,本节课中使用的弦长公式、点差法求中点弦问题、设而不求思想等也贯穿了后面直线与双曲线、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计算问题,为后面的学习作下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圆锥曲线,做题时无论在方法上还是计算上都不是很成熟,出现各种问题,所以为了巩固B、C层学生的基础,提高A层学生的综合能力,特意设计本节课。具体问题:

(1)       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思路分析、语言表达无逻辑性;

(2)       在联立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之后不计算Δ的取值范围;

(3)       在部分题设中设直线方程时未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4)       计算失误较多,计算方法不熟练

(5)       预习案共3题,于淼、付田欣全对,可不参与讨论,直接做限时训练,董艳茹等14人对2题,可在讨论中作小老师。

3.备课分析

一次备课:在设计本节课之前,考虑到学生的做题方法掌握不是很熟练,计算能力比较差,所以预习案一共准备了三道题,分别从弦长公式、椭圆与直线斜率问题以及中点弦问题(强化设而不求的思想)来进行考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立不同程度的达标要求。准备两张限时训练,计划所有人在课堂上完成限时训练1,A层同学可以完成限时训练2。

二次备课:针对课堂设计制作PPT,主要展示学情、课堂流程、训练提示等内容,完成本节课的教学预案。

在批改完预习案之后,教学预案和PPT中添加学情分析和新的教学流程设计,学情超出预设,可以减少讨论过程和讲解过程,重点放在限时训练,注重实时生成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学生限时训练展示环节,重点强调规范、计算简洁。学生讲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教学过程

(1)       知识回顾

(2)       学情分析(PPT)

(3)       下发答案,自主改错,规范步骤(没有错误或者完成改错的提前取限时训练)

(4)       开始小组讨论,组长记录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问题的学生做限时训练)

(5)       预习案问题精讲

(6)       限时训练1(15分钟)(做完来讲台核对答案,无问题做限时训练2)

(7)       规范学生解题步骤展示(限时1)

(8)       归纳总结,整理改错

5.反思

(1)       批改作业需要更加精细化,指出学生的问题,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学情掌握上。

(2)       课堂讨论时间过长,讨论问题不够具体、没有针对性,需要调整,明确讨论指令。

(3)       板书不太规范,教学进程拖沓,虽然已经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贪多,导致没有时间进行归纳总结,以后备课时需要规划清楚,保证课堂结构完整。

 

3:安明菲老师的教学预案(见附7

附:课堂跟踪练习(略)

跟踪训练:回归教材【人教新课标 必修三 Unit 4 Space exploration】

“Are we alone? What’s out there?” (1)___________(look) up at the stars,

 (10). ___________(understand) how the universe began, but also help us survive well into the future.

跟踪训练二:【外刊节选之王亚平】

阅读这篇文章,按要求提出问题:C层找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 B层:提出一些时态的问题。A层:分析非谓语动词在句中做的成分。

Wang Yaping’s dream of becoming an astronaut was inspired by Yang Liwei’s 2003

 

people to pursue their space dreams. Wang is confident that the crew will fulfill this challenging mission.

跟踪训练三:按照要求翻译下面的句子。(AB层)

携带着3名宇航员,神舟13号宇宙飞船在酒泉成功被发射。(carrying...非谓语动词做状语,被动)在三名宇航员中,其中有一名是女性,她的名字是王亚平。她是第一个进入中国太空空间站的女性。(不定式作后置定语)再此期间,王亚平在太空教授了第一节物理课,并且她鼓励年轻人要追寻自己的梦想。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让全国人民为他们骄傲。(have sth don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踪训练三:

C层练习,完成下面的语法填空

___________(carry) three astronauts, Shenzhou 13 spacecraft ____________(launch) in Jiuquan ______________(successful).One of the three

____________make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country ____________(pride) of them.

 

AB 加餐练:

Fifty years ago, China successfully launched its first satellite, Dongfanghong 1, and started ______(1) new chapter in space exploration.

milestone for Chinas move toward deep space. ______(10) the names deep roo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ianwen demonstrates the determination and perseverance of Chinese people to move further into deep space.

安明菲老师的说课与反思(部分):

1.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复习的主要是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及非谓语动词的最基本形式:to do,doing,done,及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这个内容在语法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语法填空中经常会考察谓语动词的时态问题,及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to do 表示将要,doing表示主动进行,done表示被动完成。如果这部分学好的话,学生在分析句子成分上就不那么费力,在做阅读理解时也能更容易地理解文章。

2.说学生

学生对于这一部分语法内容有浅层的了解,因为我在平时分析长难句时也会有所提及,但是更深入的地方,学生还是理解地不透彻,分不清楚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以及在句子充当的成分,应用到写作中更是难点。所以老师还要系统,具体,细致地把这部分由浅入深地让学生逐步掌握。尽量在语法填空中少失分。

3.备课环节

一次备课:语法复习不能枯燥地讲解,应该是在语境中、在主题中复习,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神舟13号宇宙飞船发射个比较新的话题主题,结合课内和课外的文章进行选材。前置学案上的问题都是近10年高考真题语法填空。课堂案第一个语法填空是人教新课程标准Unit 4 Space exploration的文章,出题主要是考察时态语态,和非谓语动词的三种形式。练习二主要是来自于外刊的材料,介绍王亚平。这道题是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最后一道题是落实到写作中去。

二次备课:下发前置导学案,让学生完成,老师进行批阅。结果是,老师高估了学生的实力,设置的问题都比较难,达标的学生也没有几个。所以教师对前置学案题目的选择又做了相应的改变,把题目的难度降低,再次下发前置导学案,教师再次进行批阅,这次完成的结果还可以。所以老师设置题目问题必须要基于学情。

4.教学环节及设计意图

(1)       采用神舟13号宇宙飞船的发送的英文视频来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展示导入视频中的句子,让学生们来找出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这个是抢答环节,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总结:谓语动词是“皇后”,非谓语动词是“妃子”“后宫佳丽三千,皇后只能有一个”。

(3)       展示前置导学案完成的情况,达标人数,每层的优秀个人5名,达标最多的小组,各加2分。展示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这部分采用独学和对学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自己纠错,核对答案,然后和同伴一起讨论不会的题,让英语小组长讲解错误比较多的题,这部分题目难度适中,大部分组长能解答。组长解答错的,老师再点拨。PPT展示学习指令要求。

(4)       学生用5分钟做课堂案的练习,PPT展示做题的要求,做得快的同学可以完成加餐练。然后核对答案,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组长讲解,组长统计不会的题目,在黑板上划正字。教师再统一讲解点拨划正字的题,这样更能准确了解学生哪里出现了问题。

(5)       让学生读课堂案文章,加深对王亚平这个太空英雄的了解,自己提出一些关于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问题。C层提最简单的问题,B层提稍微难的问题,A层提最难的问题,并且回答环节也要找同层的同学回答,这部分主要就是体现差异,而且让学生来出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探究的能力,而且学生也能大规模参与其中。

(6)       最后落实到写作,让AB层学生们根据要求翻译句子,C层填空。PPT展示要求和写作的提示词,并且找四名学生上黑板写,写完了学生先批改,学生看不到的问题教师再批改。

(7)       以“英雄有什么样的品质”这个问题来进行情感升华:helpful,energetic,responsible,optimistic等,激发学生致敬英雄,致敬祖国,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5.教学反思

(1)前置学案题目有点多,有点难,在二次备课的过程中,删减了一道题,结合高考题,降低了题目的难度。设计前置导学案到课堂案必须要做到由浅入深,步步给学生搭建好脚手架,才能让学生步步将问题解决。老师在设计学案时候要更多的基于学情,透彻地了解学生,才能让学生们有效地完成任务。

2老师在给学生指令时,比如讨论、阅读等,指导学生抓紧时间完成的自主进行后续的习题练习,实现会学多学

3课堂环节有点多,导致写作没有展示上,教师在设置写作环节,减少翻译句子的数量,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展示写作,目标的达成会更好一些。

处在高三的我,明年即将面临教新教材,这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自己目前积极研读新课标,新教材,争取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争取让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4:王彩霞老师的教学预案(见附8

附:课堂跟踪检测(略)

课堂检测A组

满分8分,每小题2分。A层同学得6-8分为达标,B层同学4-6分为达标。

1.函数的大致图象        (  )

4.若双曲线在每一个象限内,y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 

课堂检测B组

满分6分,每小题2分。A层同学得4-6分为达标,B层同学2-4分为达标。

1.反比例函数y=图象大致是图中的        ( )

3.(2017,河北,15)如图,若抛物线与x轴围成封闭区域(边界除外)内整点(点的横、纵坐标都是整数)的个数为k,则反比例函数(x>0)的图象是( )

王彩霞老师的说课与反思(部分):

1.       教材分析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也是对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为后期学习实际问题中的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奠定知识基础。

二、备课流程

根据授课进度研究导学案和课堂案的设计,其中包括怎么导入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习题的难易程度和学案的排版。

一次备课制作预习案、课堂案。导学案分为:预习案、课堂案(两张A组、B组),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P4—P6的内容,并独立完成预习案,引导学生画图,观察图象,发现图象的特征,总结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预习对本节的内容有所了解,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课堂案分为A组和B组习题,所有同学独立完成并工整书写,在限时时间内提前完成A组题的同学找老师拿B组题。利用自习课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并独立完成预习案,批阅后,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二次备课,书写教案和制作ppt

、课堂预设与设计意图

1.知识回顾:课前课代表组织学生齐读听课手册的知识点。

设计意图:复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做好铺垫。

2.白板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学会从函数图象中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会用性质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3.白板展示分析总结学案的完成情况,对表现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并给予加分。(优秀小组:2组,+4分;11组,9组,6组,各+3分;12组.5组.8组,10组,3组,1组,各+2分。优秀个人:(今日小老师)潘晓东,刘佳锐,于非霏,肖湘怡,王诗音,王子涵,董星宇,霍佳莉,高菲,孙雅彤,于文慧,刘佳蕊,郭立,许春蕾,许雅鑫,武天依,王丹娜,李俊涵,每人加2分)

设计意图:根据前一天的完成情况白板指出今日小老师,符合差异势能教育理念,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都有存在感,争取下次争当今日小老师,让学生有前进的目标和方向,刺激学生的上进心。

4.白板展示学生学案中出现的问题(1、部分同学在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时,没有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所描的点。2、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理解不够。3、在探究图象的特征时,不会用特殊点找到对称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同学们的共性问题,并让学生“对号入座”,发现自己有没有存在这几个问题。

5.新课导入:

活动

通过展台展示学生学案,让学生观察所画图,找出错误,并在自己的学案上改正。

教师提示:列表时x的取值不等于0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连接。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由学生观察所画的图象,小组合作交流三个思考问题:

函数图象的位置是什么?(位于哪几个象限)

函数图象的特征是什么?(对称性、与坐标轴的位置关系)

函数图象的增减性是什么?

找小组代表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质疑,教师强调。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描述函数的增减性时,漏掉“在每一个象限内”。

解决办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格x、y的值,再小组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利用师友互学,小组学,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维的碰撞,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特征。

学生思考第四个问题,由以上问题,对于反比例函数(k>0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画出更多k>0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

活动二:

学生改正所画的图象

②③(同上)

设计意图:(同上)

④学生思考第四个问题,由以上问题,对于反比例函数(k<0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希沃白板画出更多k<0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由学生观察,师生共同探讨总结出反比例函数(k<0)的性质。

活动三:

学生分别观察反比例函数y=和y=;y=和y=图象,位置关系如何呢?

设计意图:由学生通过在图象上取点观察点之间的关系,找学生回答并讲解。

6.归纳总结:

通过前面活动的探究,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找学生回答并加分。

7.合作交流与展讲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预习学案上的例题讲解,找学生讲解学生未解决的问题,并加分。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的解答,加强对反比例函数图象及性质的理解,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8.课堂检测:

(1)       所有同学独立完成并工整书写,提前完成A组题的同学找老师拿B组题。A组题满分8分,每题2分。A层同学得6-8分为达标,B层得4-6分为达标
    (2)随机抽取一名学生的课堂案展示在白板上。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课堂检测,限时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分层练习,同时检测学习效果,做到“堂堂清”。

9.课堂小结:

谈一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注重课堂小结,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为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创造机会。

情感升华:给我最大快乐的,不是已懂得知识,而是不断的学习;不是已有的东西,而是不断的获取;不是已达到的高度,而是继续不断的攀登。——高斯
    10.生成问题:

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象讨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印象较深的是王泓垚同学回答性质时说:“y随x的增大而减小”。此时,肖英杰同学质疑说:“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求在每一个象限内?能不能利用所列的表格说明一下?”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后,学生代表潘晓东同学提出了观察x=—1时y=—6;x=1时y=6,这样就直接指明“y随x的增大而减小”就不合理了,所以必须说明“在每一个象限内”,经过同学们的讲解、分享,老师的点拨、强调,这样“质疑,分享,点拨”将课堂达到了升华。让课堂有了一定的宽度。

、课堂效果自评与思考

在讲授本课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类比前面学习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方法;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进而通过观察、分析、探究、概括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解决重难点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交流、归纳,师生共议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在讨论中发现、总结,使重点得以强化,难点得以突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观察、类比、发现、感受,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效果良好。

在新的教学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角色上、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师生的评价体系上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只有在教学的实施中不断的反思与总结,才能取得数学教学的成就。

通过以上五个课例,我们清晰地看到,导学案充分发挥有效前置导学和学情反馈的功用,以及教学预案如实反映课堂“充满对话”,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和学习目标为依据,从“以教代学”向“先学后教”模式的转化。同时,两案还突出表现了教师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观念和行为,任务目标分层要求、利用差异开放互动、巩固拓展分层达标,切实克服了“齐步走、一刀切”的教学病态。尽管以上课例以及我们的教学还存在问题或欠缺,但一大批有思想、有情怀、有担当、能奉献、能战斗优秀教引领秉承“爱和奉献”的存瑞精神,我们一定会在前进的道路上大有作为。

当前,我们在实施差异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先学后教。先学后教是我们实施差异教学的四原则之一,也是实施和组织教学的基本策略。

先学,既是相信学生以期实现能学自学,培养学习信心和自主能力;也是为后续学习提供认知和心理准备,生成继续“战斗”的能力和“斗志”;又是测查学情,至于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困惑暴露出来后,应该由谁解决,怎么解决,则是教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获得的学情是在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真实表现。先学环节可以在课外也可以在课中,要视内容的预设与生成做合理设计;学习内容无论多少或难易,学习活动无论是输入还是输出,静心独学是先学的第一步骤;先学还包括在个体独学后,生生间对学、组学和群学交流展示。导学案是课时先学的支架、指引工具,设计课时导学案是一次备课,也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体现。

后教,不能仅仅理解为就是“老师讲”,否则就又回到了“以教代学”的老路上。从对象关系上,首先要转化利用学生水平差异这一普遍存在的教学资源,放开课堂合作空间,生生间对学、组学,兵教兵,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帮扶”(输出)的机会,他们既巩固(内化)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表达、思维、合作能力,这种经历的获得远比听老师讲更丰富、更深刻。从形式手段上,应该围绕问题解决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眼、耳、口、手、脑,吸纳加工来自教材、学材、同伴、社会、生活的信息,经历学习的过程,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能力。后教,也必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和学习目标为依据,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真正经历学习。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知识水平的提高,而是教学能力的转型,前者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后者需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才能实现。

先学后教的教学结构可以概括为:“导学(目标导学、问题导学、活动导学+导用(讨论互讲、质疑答疑、检测拓展)+导教(兵教兵、群学展示)=教学”,教师是“导”的组织者,学生在“学、用和教”中参与经历。“学”的形式有独学、对学、组学和群学,按学习过程又可分为课前先学、课堂共学和课后固学。课前先学强调学生注重教材和文本,主动独立思考,鼓励质疑生疑,反馈问题疑惑。课堂共学鼓励展示观摩学、合作探究学、捉对互讲、质疑答疑学和实践习练学等。课后固学鼓励变式学、拓展学和总结积累学。“用”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注重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轻易给学生答案,也不代替学生,使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教”一方面是兵教兵,另一方面是老师对学生在“学”和“用”中差异性或共性问题必要的点拨。兵教兵是“教”的重点,这个过程中学困生得到精准帮扶,学优生也在扶困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强化,获得多种能力的训练提升。我们要注意,“教学结构”不是为“45分钟”定制的,教学可以发生在“45分钟”内、外的任何时空;不能机械地理解“学、用、教”是每个“45分钟”里必需的环节,又不要人为地割裂“学、用、教”共同存在。

二、切实做好学情测查。学情测查与先学后教是协调统一的,是实现差异教学、有效教学的基点。

落实先学后教,教师在学生先学的反馈中可以清楚地获得学情,并由此作出教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策略的设计,这样的“教”自然就更精准,更切中不同学生的需要,学生“解困脱贫”的效益就更好。学情是相对于学习周期而言的,一个学期的教学要符合这个学期的学情,一节课的教学必须要建立在这节课的学情之上,呈现在课时教学预案上的学情,必须是本节课的学情。试想,对学情的无视和无知,如何能做到尊重和适合呢,只能是“盲教”

教师集体备课是制作高质量导学案的保障,因为导学案使用的统一性,所以这时候的学情就是面向全体的“大”学情,在集体备课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班级的客观差异,区分设计,否则必然导致目标的偏离和内容的不适合。导学案经过学生独立先学后,教师可以逐一全部批阅,也可以是教师---组长---组员逐级全部批阅,视情况灵活把握。但分析学情必须由教师自己亲自完成,不能失位,这时候的学情是教师针对任课班级的“小”学情,学情是否精准直接影响着学习目标和结构课堂的内容、方法的合理性,真正的课堂设计(教师个体独立完成教学预案即二次备课)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获得学情的过程中,年级的组织管理尤为重要,不能缺位。按照管理要求,晚自习以学生依据导学案完成前置学习任务为主,各班值日班长全面负责协调、布置当天自习的前置学习内容,并书写在黑板上。值班辅导教师进班巡查,督促学生独立、限时完成导学案。一般情况下,存瑞部各班第二节晚自习结束后,其他班级第三节晚自习结束后,完成各科当天前置导学案。前置学习不要求全体学生必须全部完成,能完成多少就是多少,不抄袭不作假,但必须尽己所能。每一节自习结束,学科班长负责组织“学科研究小组”成员批阅导学案,并收集问题填写《前置学习学情反馈表》。年级值班领导负责将各班各学科的《前置学习学情反馈表》交给或者发送给相应教师。各科教师据此完成或调整完善二次备课,生成教学预案。

存瑞中学学生前置学习学情反馈表

           日 星期   

 

班级

 

组别

 

学科

班长

 

学科

 

学案号

 

教师

 

问题反馈

 

三、精准制定教学目标。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以及二者之间的密切联系,确定符合课标要求的单元目标,并合理分解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课时目标,能够通过课时目标给学生一个清晰透明的学习路径和指导要求。

再次强调一下关于目标的认识和叙写的相关问题。第一,目标是针对相应学习范畴而言的,写到教学预案和导学案里的不是课程目标,而是课堂教学目标,是课时目标。第二,目标是针对使用主体而言的,写到教学预案和导学案里的目标不能相同,因为预案的使用主体是教师,导学案的使用主体是学生。预案的目标是教师针对学情,解决问题结构课堂的预设,特别要针对重、难点问题设计好活动和达标的测控标准。导学案的目标让学生清楚这个时段内学什么(知识内容)、怎么学(行为条件)、学习标准是什么(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也是教师和学生自己评价达标程度的依据,表明教师要把课堂带向何处,帮助学生了解他们向成功的标准前进了多少。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因此将目标表述成“给学生…”或是“使学生…”都不妥,应该是“学生…”;行为动词一定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如“了解…的联系”与“说出…的联系”、“理解…的一般步骤”与“归纳出…的一般步骤”的区别就在于其具体性和可测性不同;行为的限定条件是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核心,不同的行为条件必然产生不同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如“阅读…”、“观看…”、“查阅…”、“通过…实验”、“独立…”、“…间讨论”;表现程度是和行为动词相对应的,是学生达成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或学习水平,师生都可以据此评价测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

目标分类

行为动词

认知性

学习目标

        知道、说出、识别、描述、举例、列举

        了解、认识、能表示、辨认、区分、比较

        理解、解释、说明、判断、预期、分类、归纳、概述

应用、设计、评价、优选、使用、解决、检验、证明

技能性

学习目标

        初步学习、模仿

初步学会、独立操作、完成、测量

学会、掌握、迁移、灵活运用

体验性

学习目标

        感受、经历、尝试、体验、参与、交流、讨论、合作、参观

        认同、体会、认识、关注、遵守、赞赏、重视、珍惜

        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保持、发展、增强

四、改进教学评价,评价不变,课堂难改。评价是诊断教和学的成效,调整改进教和学行为,以实现尊重差异和教育公平的需要,评价也是引发和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评价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是学生学习状态的“养护剂”,充满关爱、尊重且积极向上的评价是学生热情投入学习的先决条件之一。课堂氛围是依托于师生关系的学习场,没有“伤害”、适当激励,自然会促进形成没有抵触、富于热情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彻底扔掉那把“一尺量天下”的“通尺”(不能给学生贴标签),要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评价指正不同水平学生的错误认识和表现,让学生知道出错不是令人难堪的事、失败的象征,相反错误标志着学习的机遇,应该被接纳甚至受到欢迎。避免将错误暴露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是人之常情,体现尊重且积极向上的评价会营造“安全感”,是学生交往与互动欲望、体验和参与欲望、表现与分享欲望、发现与创造欲望,主动参与学习的“养护剂”。

尊重差异的评价要求教师求同存异,承认学生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能够合理分层次评价,对学困生采用表扬评价,发现闪光点,肯定点滴进步,调动其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指出不足又指明方向,促进其努力向上;对优秀生采用竞争性评价,促使其超越自己、挑战目标;对有骄浮表现的学生,予以适当批评的评价方法,以矫正错误、调整心态。差异性评价不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甄别,而是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在自然的评价情境中指导每一个学生认识和分析自己在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强项与弱项,能够指导学生制定阶段性个人学业目标和提升策略,并能够自主自评和生生互评。

关于日常教学评价,由史宁中和王尚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在258页至265页中的阐述,可以各个学科通用,作为教师的学习参考(摘选)

    重视过程评价

过程评价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展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学生的问题以及需要加强的地方,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中,应关注主动学习、认真思考、善于交流、集中精力坚毅执着、严谨求实等与其他目标不同,学习态度是随时表现出来的、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又是日积月累的、可以变化的。

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需要教师的引导与鼓励、同学的帮助与支持,需要良好学习氛围的激励与熏陶,还需要数学教师对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以及其他学科教师和班主任的协同努力。

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评价形成应多样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除了教师是评价者之外,同学、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这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获取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信息,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态度的信息,最终给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是指除了传统的书面测验之外,还可以采用果堂观察、口头测验、开放式活动中的表现、课内外作业等评价的形式,这是因为一个人形成的关键思维品质和能力通常会表现在许多方面,所以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状况。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区别  

形成性评价为了教学的评价

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的评价

目的改进教学与成就

目的测量或审查教学成果

时刻伴随着学与教的过程

选择一些时间点考查学习发生情况

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进程

聚焦学生的学习结果

作为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

作为一个学习周期后的独立活动

师生合作明确教学目标了解学习需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需求指导学生

教师主导教师依据所布置的任务考查学生的表现

弹性依据学习需求和教学反馈的动态过程进行

刻板测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固定程序

师生都是有意义的学习者

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实施任务

师生利用评价证据持续改进教学

教师依据评价结果给学生贴标签

   

 

形成性评价的一般过程        

 

教师要寻找什么?

学生要寻找什么?

达成目标的程序、合适的途径

理解和解释做得好的原因及后继做法

改进教法,促进学生理解,清除错误概念

明白自己什么时候在学习,什么时候不在学习

设计问题帮助学生聚焦重要的概念,明确满意表现标准

利用表现标准和检查单监控自己的学习质量

通过教授特殊的元认知策略,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确定和监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进程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清晰的、任务驱动的反馈,明白与目标的差距

能够依据标准评价自己的工作和表现

积极地、热情地、有启发地应对学生的问题

为自己构建阶段性的、可行的目标,明确达成目标的有效策略

示范利用各种合理技能进行自我评价的方式

善于提出各种有助于澄清概念、任务和推理过程的问题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反馈

更加自信、投入和主动地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教学与评价的“双通道”

课堂互动与即时反馈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功能与表现形式。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和反馈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监控自己的学习。下面是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七项好的”反馈活动的原则及策略,供教师参考。

(1)解释何为良好的表现目的、标准与预期标准等);

(2)辅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评价

(3)能够就学生的学习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意见

(4)鼓励师生之间围绕学习所进行的单独对话

(5)鼓励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信念和自尊心

(6)为缩短现有水平和期望表现之间的差距提供机会

(7)为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去改善教学。

教师应该多利用提问和课堂讨论等方式扩展学生的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教师应该多提出那些事先精心考虑并且能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的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事实性问题同时,提问后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和课堂讨论也可以要求学生综合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评价他们高层次的思考能力。教师在正式讲课和学生练习时都能观察学生的语言使用,还可以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应,以及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度。通过这些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再以此为基础安排下一步教学活动。对学生的观察在形成性评价中起到重要作用。

促进教师的教学评价能力

新的评价目标与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要设计有的教学任务来激发和调控学习的进程,而学生也要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进者。一些研究表明,有效的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具备以下能力

(1)熟练掌握学生应达到的学业标准

(2)理解学业标准是如何转化成课程材料的,从而能在学生达成标准的进程中提共学习支架

(3)把课堂层面的成就目标转化成学生可达到和理解的形态

(4)把课堂成就目标转化成高质量的课堂评价,从而引发学生能够理解的证据并借此准确地反应学生的成就

(5)与学生合作进行评价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要求教师以学生的想法作为根基,组织教学和进行全班讨论。有人在研究中总结了数学学科中“探究式教学”和“以学习为中心”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并提出了提高师生对话效率的五步教师活动。

提高师生对话效率的五步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内   容

期望

教师所布置的数学任务或提问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围绕学生的困难展开

观察

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观察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表现,在必要情况下使用课堂观察记录,表将学生的想法和活动记录下来

选择

在观察的基础上选择想要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或讨论的具有代表性的学生

排序

教师对所选择的学生的顺序进行排列目的是让全班同学通过倾听和讨论促使自己进行更深刻的思考使知识容量最大化

教师发起--学生回应--教师评价(IRE)模式教师--学生A--学生B--教师

联系

通过提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或解法引起学生的讨论和师生互动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刻思考和理解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的原则即是“以学习为中心”,因此“五步教师活动”有助于提高教师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效果。

对教师而言,教学活动始自备课,并且需要在过程中备,在生成中备,但核心是备学生。无论教学常规要求几次备课,教学设计都要建立在对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经验基础(学生最近发展区)等条件的了解之上。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旨在发展学生心智的活动,学生是全部活动的中心,教师前期的准备与设计,中期的实施与指导,后期的跟踪与评价,这一切都是在为学生服务,要以学生获得发展的需要为转移,服务于学习方法和技能的引领,服务于学习兴趣和特长的发现,服务于学习态度和信心的保护,服务于科学素养和创造性的培育。

 

2022年3月15日 08:32
浏览量:0
收藏